平日上班回到家後已經累到不想整理家事,假日辛苦地完成清潔及打掃後,卻發現東西還是發霉了?即使是整齊擺放的儲物間,打開來還是充滿霉臭味?身為黴菌研究權威的霉博士要來幫各位上課囉!
其實除了日常清潔打掃,更需要注意的就是東西的收納保存空間,因台灣長年處於悶熱潮濕氣候,若不注意收納環境的品質,容易導致衣物、傢俱發霉,而這些黴菌不僅造成財物的損壞,更容易在無形中造成身體的傷害。今天霉博士就先來教大家認識黴菌滋生的原因,瞭解黴菌才能徹底預防發霉,解決惱人的霉問題!
防霉第一步——霉博士帶大家認識黴菌
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,意即「發霉的真菌」,是一種很貪吃的菌種,很多日常用品都能成為它繁殖生存的營養來源,例如:殘留著來自身體汙垢及肥皂屑的浴缸、存留手指皮膚油份的衣櫃把手,都是黴菌的「美味餐桌」。
黴菌產生原因 1:濕度
環境相對濕度只要高於60%,黴菌就能開始繁殖生長。相對濕度高於65%時,黴菌生長速度會加快,若相對濕度達到80-95%時,則是黴菌的高發環境。以台灣氣候而言,平均相對濕度高達75%,為黴菌滋生的「友好環境」。
黴菌產生原因 2:溫度
黴菌菌絲體在攝氏8度以上環境即可開始生長,攝氏12度以上則會加速生長。若是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,濕度在60%以上的環境之下,黴菌就有極大可能會損壞物品。若溫度提升至攝氏20-35度,濕度在75-95%時,黴菌會呈現爆發性的生長速度,因此台灣的梅雨時期特別容易出現發霉現象,其次就是濕冷的秋冬季節。
黴菌產生原因 3:營養物質
黴菌獲得養份的主要方式就是分解物品,因此發霉往往會造成日常物品的損壞。黴菌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不多,像是碳、氮、鉀、磷、硫、鎂等這些常見元素就是黴菌所需的營養物質,當物品含有這些營養成分,同時環境的溫濕度又符合孢子發育條件時,黴菌就會開始生長。
霉博士傳授的這三項黴菌產生原因非常關鍵,因為台灣的氣候條件正是黴菌生長的溫床,而當黴菌生長到肉眼可見時,即便使用了除霉產品,環境中仍會殘留黴菌因子無法根治。只有透過了解黴菌特性、保持環境清潔及空氣流通並配合使用有效的防霉產品,才能真正抑制黴菌滋生。霉博士會在往後的文章裡持續幫大家解密黴菌不為人知的特性唷!
留言列表